首页 > 设备 > 经验 > 安日之函是什么,什么是安慰函

安日之函是什么,什么是安慰函

来源:整理 时间:2023-07-05 23:05:58 编辑:汇众招标 手机版

1,什么是安慰函

相当是一个给银行的信用担保。里面写了两条:一是这个公司的资本金是由部里出资形成的;二是部里对公司行使财务监督检查权。
告慰是公开性质的,安慰一般是私人性质的。函就是信件的意思。

什么是安慰函

2,晚安有什么函意

做个好梦
是西方文化传播的杰作。  所以它用英文说最有味道。晚安的深层含义  WANAN = WO AI NI AI NI   晚安 = 我爱你,爱你
WAN AN 含义:WO AI NI AI NI。我爱你爱你

晚安有什么函意

3,路过的一只吧里说的安日女王什么意思

安日就是安日之函,是一个名黑,黑很多明星过,很多人都认识他,现在还在活跃中女王是守护函数的女王 ,经常黑函数 ,目前两只都在水经验的路途当中,现在安日的目标是15级啊kkkk想当初听路过其他吧友说安日也是靠女王上位的,我那时候没来路过,还不知道。现在安日十分活跃,而女王也复出了,只是没有安日那么活跃
哈哈哈哈日宝和女王这么火⊙▽⊙
【安日】是安日之函,【女王】是守护函数的女王,两个人都是路过的黑子,也都是愤青。。。我个人认为,那个什么安日之函真是无处不在。。。。一天N个黑帖,让人无法忽视她的存在感。。。。不过话说她一发帖子就会有好多人骂她的。。。
你好!安日指安日之函,女王指守护函数的女王,两只都是路过名黑,所以过儿们就把他俩凑成了一对cp,简称安日女王仅代表个人观点,不喜勿喷,谢谢。

路过的一只吧里说的安日女王什么意思

4,微笑向暖安之若素你若盛开清风自来的下句是什么

下句是“心若浮沉,浅笑安然,心安理得,随遇而安”。这句话出自三毛的随笔。微笑向暖,安之若素。你若盛开,清风自来。心若浮沉,浅笑安然。心安理得,随遇而安。“微笑向暖,安之若素,你若盛开,清风自来”这句话的意思是:心存美好,微笑中带有阳光,安于生活,对生命中不期遇的困难与挫折不抱怨,不沮丧。坦然面对每一次失败,你若能把心放开,自然会有徐徐清风吹过心田。原句是:岁月极美,在于它必然的流逝。春花,秋月,夏日,冬雪。扩展资料:创作特点:三毛的作品情感真实,没有太多的粉饰,而是展现生活的原貌和生活中的智慧与趣味。在她的作品中,没有一般爱情作品所描写的花前月下、卿卿我我、唧唧絮语,即使在《结婚记》里写到她与荷西婚前谈恋爱时的生活,最多也只写到他们如何在寒风中抖抖索索地坐在西班牙公园的长椅上,想着如何解决温饱问题。三毛经历了灰暗的少女时期和多舛的青年、中年时期,使得悲情成了她作品的基调。这种对疼痛的敏感一直在三毛的性格中保持了下来,并对她日后的写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她用善良、忧伤、怜悯的目光关注自我,关注周遭的世界,因此,她作品的字里行间总是溢满了悲情的美丽。如在《哑奴》中,三毛成功地为我们描绘了一个生活在深重苦难之中毫无人身自由,却又充满了爱和智慧的黑人奴隶形象。三毛在文章中对人物和景物进行了大量的白描。她总是写原生态的自然本色,不加以任何人为的雕琢。三毛刻画的人物也是通过对人物的外貌和语言进行白描来再现真实的人物形象的。三毛从生活的实际出发,表现出人物多方面矛盾统一的性格,而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三毛的作品具有浓郁的抒情色彩。无论是小说还是散文,她的文字里总是流露着女性的柔美和细腻。《沙漠中的饭店》是记述她和外国丈夫荷西吃中国菜的乐趣: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没有成为他们和谐生活的障碍,相反却成为这对柴米夫妻快乐的源泉。《结婚记》则记录了她在沙漠中与荷西仓促结婚的戏剧性过程,种种滑稽可笑与庄严的结婚仪式交织在一起。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毛
明白胡秉言长路慢慢走,心安若素行。喧嚣都看淡,一盏茶水明。
长相平平,功课平平,资质平平的展颜遇上天之骄子周远时 觉得整个世界都亮了 在她付出所有之后接踵而来的会是什么呢?陆之航在遇上展颜之前还真的不相信 世界上怎么会有这么傻的女人 守着一份无望的爱情 自欺欺人般筑起厚厚的心墙 以为这样便可以无坚不摧 一次意外的相遇 一次心血来潮的帮助 让他看到了厚厚面具下软弱无助的她 意料之外的绯闻让他决定走近这个
“微笑向暖,安之若素,你若盛开,清风自来”的下句是“心若浮沉,浅笑安然,心安理得,随遇而安”。这句话出自三毛的随笔。“微笑向暖,安之若素,你若盛开,清风自来”这句话的意思是:心存美好,微笑中带有阳光,安于生活,对生命中不期遇的困难与挫折不抱怨,不沮丧。坦然面对每一次失败,你若能把心放开,自然会有徐徐清风吹过心田。
微笑向暖,安之若素。你若盛开,清风自来。心若浮沉,浅笑安然。心安理得,随遇而安。

5,信封上 写的 台启

写书信时于信封上的「启封词」用语—对尊长用「钧启」,对老师可用「钧启」或「道启」, 对平辈及一般人用「台启」「大启] 书信是人们相互交往、联系的一种形式,既要讲究修辞、文法,又要讲究文明礼节、礼貌。平常通信,如果能够熟练使用书信的格式、用语,自然显得高雅、生动、鲜明,给人一种美的享受。中国是礼仪之邦,文化历史悠久,尤其与台、港、海外侨胞通信来往,注重通信格式和用语更显得重要。 书信的格式一般要注意地位、抬头、分行、称谓、结尾。 所谓地位,即收信人姓名称谓写于起首顶头第一行。发信人的署名在全张信笺的二分之一以下。 抬头是指旧式书信,对年长的受信人空一格或另起一行,以示尊敬。 分行是为避免杂乱无章而采用的分段陈述。每段开始前空二个字,述及不同内容时分几段书写。 称谓,不同身份有不同用语。如对于父母用膝下、膝前;对于长辈用尊前、尊右、前鉴、钧鉴、侍右;对于平辈用台启、大鉴,惠鉴、台右;对于妇女用懿鉴、慈鉴;对于老师要用函丈、坛席……等。现时,一般已不用了,多以同志、先生等作为尊称,如加上惠鉴,台鉴,赐鉴,等也未尝不可。 信写好以后,加上结尾语,俗称"关门"。有如"敬颂钧安"、"即问近好"、"敬祝健康"、"此致敬礼",以及较古朴形式的春安、冬安、日棋,刻祉……在社交上用"专颂台安"。另有匆促草率语"匆匆不一"、"草草不尽"、"不尽欲言"、"恕不多写"等。用于祝福问安的有"顺颂大安"、"专此祝好"、"即问近祺"、"此请召绥"等。请教用语有"乞复候教"、"伫候明教"、"盼即赐复"、"尚希裁答"、"敬祈示知"等。在《鲁迅杂文书信选》中,就可找到三十种不同的套语,如:即颂、大安;顺颂、健康;此复,即请偏安;专此布达、并问好;专此奉答,并请著安;专此布复,即请久安;敬颂、痊安;此布即颂,曼福不尽;专此布复,顺颂时绥;此上,即颂、时绥;此复、即请俪安;专此布达,即请旅安;此布、即请冬安;专此布达、即请冬安;专此布复,即请春安;专此布复,并颂春绥;勿复并颂、俪祉;此复即请俪安;此复,即颂时绥;专此布达,并请春安;专此布复,并颂时绥;专此布达,并请日安;专此布达,即请日安;专此布复,即请日安;专此布复,并请暑安;专此布复,即颂时绥;专此布达,并颂时绥。意思尽管相同,但其在文字上却根据书信内容,运用自如,无一雷同。 按不同用意,分述下列各类: 启事用语 用于称谓语的下面:谨启者、敬复者。这都是比较客气的。用于较庄重和尊敬的场合:迳启者、迳复者。兹托者、敬恳者,为表示有所请求之意。 思慕用语 多日未晤,系念殊殷。久仰大名,时深景慕。别后想念之情,无时或已。上述种种是用于亲戚朋友之间或对未曾见过面的受信人的用语。 问候语 要注意亲切感人,忌浮泛虚华。如久未笺候,想近状佳吉。近况如何?至以为念!病体谅已康复?敬致深切慰问之忱。 祝福语 诸事顺遂,贵体康泰。 欣慰语 高兴得很,欣慰无已。不胜欣慰,无任欢忻。 抱歉语 抱歉之至。歉疚殊深。至感不安、惭愧得很。 请求语 倘蒙照拂,铭感无已。如承俯允,无任感荷。尚乞原谅,至希查照。至祈召收,即请哂纳。请给予批评和指教。务请没法。 访谒语 某日某时当前来聆教。日昨走访,适逢公出,未晤为怅。 邀约语 兹有要事面谈,务请拨冗来舍一叙为荷!星期日有闲,尚祈至敝处一谈。定于某日某时在某地召开××会议,务祈准时出席为荷! 馈赠语 谨具聘仪,略申微忱。附上薄仪,聊表微意。薄具菲仪,用伸贺忱。附奉某物,藉壮行色。 盼祷语 无任盼祷。是所至盼。不胜企望。 接信语 刻接手教,敬悉一切。接奉大礼,敬悉种切。 交涉语 请即答复,勿再延宕。希速归还,幸勿再误。 声用语 未经本人同意,自属无效。如几日内未见复函,即作同意论。

6,古代 信的用语 以及 用法 有例子更好 谢谢

1.提称知照语  信笺首行的称呼包括三部分:姓名、称呼和提称知照语。提称知照语因受信人身份的不同而异,如:  师长:函丈;专鉴、赐鉴。  平行:大鉴、台鉴、英鉴。  宗教界:道鉴、文鉴、清鉴。  文教界:道席、清鉴。  政界:钧鉴、勋鉴。  军警界:钧鉴、钧座、幕下。  部门主管:钧鉴。  2.信末颂候语  颂候语也叫祝颂语、致敬语,它分为“请候语”和“安好语”两部分。  “请候语”有如:即颂、恭颂、顺颂、敬请和叩请等,其中恭颂、敬请和叩请是对长辈而言的。“请候语”之下的颂候语有:  平行:台安、台祺、大安。  宗教界:道安、法安。  文教界:教安、文祺、道安。  财经界:商祺、筹安、财安。  军政界:政安、勋祺。  有权责者:钧安、钧祺。  3.正文中的常用套语  正文中的常用套语主要有:  台端、阁下——你  尊函、大函;来函——你的来信  领悉敬悉、收悉——已收到  顷接——刚收到  荷蒙——得到你  如蒙俯允——如果得到你的答允  兹因——这因为  是项、是日、是次——这一项, 这一天, 这一次  未克作覆——未能回复  特此函达——特别写这封信给你  至深感铭——十分感激  4.启告语  信末除了写明自己的身份姓名,还应加上启告语。启告语又称具名语,他是信函署名之后的谦词。如:  尊长:叩、叩上、叩禀、谨禀、敬禀、拜上、百拜、再拜。  平行:谨启、手肃、上言、上书、鞠躬、鞠启、脱帽、敬上、顿首、谨肃、谨复、敬启、亲笔、谨献(送礼信用)。  晚辈:示、字、白、谕、手白、手谕。  用于庆贺:叩贺、拜贺、敬贺、恭贺、谨贺、仝(同)贺、序贺(几代同贺)。  5. 启封语  文言书信受信者名称之后的开启语,又叫启封语。开启语因受信人身份的不同而异,如:  平行:台启;大启。  上行:钧启,福启,安启,勋启。  下行:收启,手启,启,收。  文教界:文启。  女性:玉展,懿启,慧启,芳启。  居丧者:礼启,素启。  宗教界:道启,惠启。  公函:公启,台启。  机密信函:钧密启,密启。
1.提称知照语 信笺首行的称呼包括三部分:姓名、称呼和提称知照语。提称知照语因受信人身份的不同而异,如: 师长:函丈;专鉴、赐鉴。 平行:大鉴、台鉴、英鉴。 宗教界:道鉴、文鉴、清鉴。 文教界:道席、清鉴。 政界:钧鉴、勋鉴。 军警界:钧鉴、钧座、幕下。 部门主管:钧鉴。 2.信末颂候语 颂候语也叫祝颂语、致敬语,它分为“请候语”和“安好语”两部分。 “请候语”有如:即颂、恭颂、顺颂、敬请和叩请等,其中恭颂、敬请和叩请是对长辈而言的。“请候语”之下的颂候语有: 平行:台安、台祺、大安。 宗教界:道安、法安。 文教界:教安、文祺、道安。 财经界:商祺、筹安、财安。 军政界:政安、勋祺。 有权责者:钧安、钧祺。 3.正文中的常用套语 正文中的常用套语主要有: 台端、阁下——你 尊函、大函;来函——你的来信 领悉敬悉、收悉——已收到 顷接——刚收到 荷蒙——得到你 如蒙俯允——如果得到你的答允 兹因——这因为 是项、是日、是次——这一项, 这一天, 这一次 未克作覆——未能回复 特此函达——特别写这封信给你 至深感铭——十分感激 4.启告语 信末除了写明自己的身份姓名,还应加上启告语。启告语又称具名语,他是信函署名之后的谦词。如: 尊长:叩、叩上、叩禀、谨禀、敬禀、拜上、百拜、再拜。 平行:谨启、手肃、上言、上书、鞠躬、鞠启、脱帽、敬上、顿首、谨肃、谨复、敬启、亲笔、谨献(送礼信用)。 晚辈:示、字、白、谕、手白、手谕。 用于庆贺:叩贺、拜贺、敬贺、恭贺、谨贺、仝(同)贺、序贺(几代同贺)。 5. 启封语 文言书信受信者名称之后的开启语,又叫启封语。开启语因受信人身份的不同而异,如: 平行:台启;大启。 上行:钧启,福启,安启,勋启。 下行:收启,手启,启,收。 文教界:文启。 女性:玉展,懿启,慧启,芳启。 居丧者:礼启,素启。 宗教界:道启,惠启。 公函:公启,台启。 机密信函:钧密启,密启。

7,倚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de 意思

大致意思是:我靠在窗边(观景),在景中寄托我的傲世情怀。看看自己的小房间也觉得很舒适。 上句较简单。下句中的“容膝”是说自己住的房间很小,只能容下膝盖,是夸张的说法。 两句都是为了说明自己辞官后的自在生活,与上下文意思基本一致。 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这一段都是描写辞官后生活的。相比较着理解大意就好了,不是很难。只是一些字词较生僻,理解就好,完全翻译了反而不是很通顺了。
容膝,仅能容下双膝的小屋。序: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巳岁十一月也。 译文:我家境贫困,耕种田地不够用来供给自己(生活)。孩子生了一屋子,米缸里没有储存的粮食,维持生活所需要的东西,(我也)没有得到它的办法。亲戚朋友经常劝我出去做个小官,我自己也产生了这种念头,(但)求官又没有门路。刚巧碰上有出使到外地去的事情,各地州郡长官都以爱惜人才为美德,我的叔父因为(看到)我贫困艰苦(就加以推荐),于是就被任命为小城的官吏。在那时,战乱还没有平息,心里害怕远地的差使。彭泽县距离家乡只有一百里路程,公田收获的粮食足够酿酒之用,因此就请命要了下来。(但)没几天,思念田园,就产生了归乡的念头。为什么呢?(因为我的)本性坦率自然,不是勉强做作所能够改变的;饥冻虽然是切肤之痛,但违背自己本心(更会)使我受到双重的痛苦。我曾经做过一些事情,(但)都是为了口腹的需求而勉强驱使自己;于是烦恼得愤懑不已,感到自己非常有愧于平生的志愿。但还是想等到秋收以后,就收拾行装连夜离去。(可是)不久,嫁到程家的妹妹在武昌去世,我心情悲痛,希望立刻就去奔丧,于是就自己弃官离职了。从秋八月到冬季,在官位上做了八十多天。趁着这件事情来抒发自己心里的情意,写了篇文章命名为《归去来兮》。时在乙巳年十一月。 第一段: 原文:归去来兮! 翻译:回去吧! 讲解:“来”为助词,表示“去”为“将而尤未之辞”(钱钟书《管锥编》P1225) 鉴赏:开篇直抒胸臆,实浪漫之宗。有“噫吁嚱!危乎高哉!”之境界! 原文:田园将芜,胡不归? 翻译:田园快要荒芜(了),为什么(还)不回去? 讲解:“胡”为疑问代词“为什么”,与“何”同。 鉴赏:“田园将芜”似显其对田园之爱,然陶公真爱田园乎?其实未必!以其恨“樊笼”之甚于“田园”耳!序文“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可证。 原文: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 翻译:(既然)自己已经把心灵当作形体的仆役,为什么还要悲愁失意独自伤悲? 讲解:“既”为副词“已经”,“以”为介词“把”,“役”为名词“仆役”,“奚”为疑问代词“为什么”,与“何”“胡”相当。 鉴赏:肉体疾苦或可承受,精神沉沦实在让人不能接受(此“沉沦”为存在主义哲学所讲的沉沦,不能作一般意义讲)。这大概就是陶渊明的心思了罢!此说亦可用序文“饥冻虽切,违己交病”来证明。 原文: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翻译:感悟到过去的已经不可挽救,知道了未来的不可追寻。 讲解:“之”为偏下结构中的结构助词“的”。 鉴赏:此句实非上句“奚惆怅而独悲”的答,而是决意辞官的精神冲动。 原文: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翻译:我误入迷途可能真的不太远吧,(我已经)觉悟到今天是“是”而昨天是“非”。 讲解:“其”句中语气词,有“大概”“恐怕”之意。 鉴赏:此乃陶公自我庆幸之辞也! 第二段: 原文: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 翻译:小船遥遥地轻轻流荡,微风徐徐地吹动衣襟。 讲解:“以”与“而”同,皆为修饰关系的连词。 鉴赏:返乡之陶公实在是爽也!即便是“心先一一想”,真如“身一一经”也! 原文: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翻译:(我已经)向行人打听前面的道路(了),可恨(这)晨光还是这样微弱迷离。 讲解:“以前路”实为后置了的介宾短语作的状语。“之”实在主谓之间的结构助词,不译。 鉴赏:“想”能想到“恨”之想,乃“真想”也(此“想”为写作学所讲“想象”之想)! 原文:乃瞻衡宇,载欣载奔。 翻译:才远远望见自家的屋顶,我就一边欣喜跳跃一边往前奔跑。 讲解:“乃”为副词“才”,“载……载……”为连词“一边……一边……” 鉴赏:我们就想像年已四十的陶公如何像一个童子一般地“载欣载奔”吧! 原文:僮仆欢迎,稚子候门。 翻译:童仆欢喜地前来迎接,幼儿在家门迎候。 讲解:“欢迎”实为两词,即副词“欢喜地”和动词“迎接”。“候门”实为“候于门”之省,“于门”为介宾短语作为后置了的状语。 鉴赏:僮仆们也是迎出了很远的!也是远远地望见陶渊明就欢喜地跑去迎接了的! 原文: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翻译:庭院里的小路接近于荒芜,(可是园中)松菊仍然在(旺盛地)生长。 讲解:“三径”为隐者庭院中小路的喻称,“就”为“接近,将要”之意。 鉴赏:一“就”一“犹”之间,可见其喜于“松菊”之情。“松”乃“后雕”之“松”也(语见《论语·子罕》篇之“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菊”乃“季秋”之花也(语见《礼记·月令篇》“季秋之月,菊有黄 华”)。 原文:携幼入室,有酒盈樽。 翻译:我拉着幼儿走进内室,(淳香的)美酒已经盛满了酒杯。 鉴赏:有松也,有菊也,又有酒,此时更待如何?且看下文:“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原文: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翻译:拿过酒壶酒杯来自斟自饮,随随便便地看着庭院里的松枝来舒展我的容颜。 讲解:“以”有二解:一为承接关系的连词,一为目的关系的连词。这里取第一种说法,取其说方可使文意顺畅。 鉴赏:此为饮酒之第一重境界:忘忧怡颜。 原文: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翻译:靠着南窗来寄托着(我的)傲世情怀,实在地觉出才可容膝的陋室(更)容易让人心安。 讲解:“以”为承接关系的连词,“容膝”为动宾短语活用为名词性短语“容膝之室”,“之”为主谓之间的结构助词。 鉴赏:此为饮酒之第二重境界:心安傲世。 原文: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 翻译:园子(由于)每天涉足已经成了有趣的园子,大门虽然安设了却常常闭关。 讲解:“日”为名词活用为副词作状语,“以”为承接关系的连词,“而”为转折关系的连词。 鉴赏:似是在园子里生活已久了,园居精神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境界。 原文: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 翻译:拄着手杖漫步,随意地停下来休息,不时地抬起头来向远处看看。 讲解:“扶老”就是“手杖”,“扶老”是以功能名之;“流憩”即漫步和漫步中的随意休息;“时”为副词“时而”;“矫”即“翘”,抬头的意思;“遐”就是“远”,与“迩”相对。 鉴赏:四十已需“扶老”“流憩”,可见其体弱,其心老,其意闲。 原文: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翻译:云气油油地从山间飘出,鸟儿飞倦了也知道回还。 讲解:“以”和“而”都是修饰关系的连词。 鉴赏:云儿和鸟儿都是自由的啊!人可以不如云与鸟乎? 原文: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翻译:日光渐暗,(太阳)就要下山,(我)抚摸着孤松而流连忘返。 讲解:“景”通“影”,“阳光”之间;“以”“而”都是修饰关系的连词。 鉴赏:幻乎?真乎?“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 第三段: 原文:归去来兮! 翻译:回去吧! 讲解:人教版原文后为逗号,改为叹号,实因其语气强烈,与首段相较亦不逊色。 原文:请息交以绝游。 翻译:请让我断绝与世俗人物的交往。 讲解:“请”为祈使动词“请允许我”,“息交”“绝游”乃互文见义。 鉴赏:拟己为人而与己言语。 原文: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 翻译:(既然)世俗与我互相违悖,(我)再驾车出游(又能)追求什么呢? 讲解:“而”为主谓之间的连词,表示一种情况已成事实;“言”为补足章节的助词,不译;“焉求”实为“追求什么?”属疑问代词作宾语。 鉴赏:此实欲归隐的第二种表白。 原文: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 翻译:在亲戚们的知心话中求得心情欢悦,以抚琴读书为乐自然可以解闷消愁。 讲解:“悦”后省略了介词“于”,与“亲戚之情话”组成介宾短语作为后置了的状语。“乐”为意动用法,译为“以……为乐”,“以”为承接关系的连词。 鉴赏:亲情、琴、书亦可比于松菊酒了。 原文: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 翻译:农人们把春天到来的消息告诉了我,将要到西边的田地去耕耘播种。 讲解:“以春及”“于西畴”都是介宾短语作后置了的状语。 鉴赏:孔子曾因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而被人耻笑,陶公此语亦曾为人所笑,笑虽同,孔子与陶公却不同也。 原文:或命巾车,或棹孤舟。 翻译:我可以是驾着篷布小车,也可以是划着一叶小舟。 讲解:“或”在此应解作“时而”,这里译为“可以是”实因其为猜想。若解为有人则实在不通。 鉴赏:想像归农之景,如此潇洒,实因其为庶族而非真正意义上的农民,也因其非真正意义上的农民,故而才能有如此潇洒的想像和将来的隐居。 原文: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邱。 翻译:时而沿着幽深婉蜒的溪水进入山谷,时而循着崎岖的小路走过山丘。 讲解:“窈窕”“崎岖”都是形容词活用为介宾短语,“以”“而”都是修饰关系的连词。 鉴赏:从住家到大田,一路之上居然如此丰富多彩!直如游戏,真乃隐逸之陶公所能有之心思! 原文: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翻译:树木长得欣欣向荣,泉水开始涓涓奔流。 讲解:“以”“而”都是修饰关系的连词。 鉴赏:充满了生命的春天啊! 原文:羡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翻译:我羡慕物得逢天时,感叹自己的一生行将罢休。 讲解:“之”为偏下结构中的结构助词“的”。 鉴赏:此实为欲归隐的第三种表白。 第四段: 原文:已矣乎! 翻译:算了吧! 鉴赏:一实词,二虚词,语气之强,可与“俱往矣”比美。 原文: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 翻译:寄身于天地间还有多少时日!何不随着自己的心意决定去留? 讲解:“曷”与“何”“胡”“奚”等词实为同义。“委心”为“随心”。 鉴赏:此实为欲归隐的第四种表白。 原文: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翻译:为什么还要遑遑不安?想去哪里(追求什么)? 讲解:“乎”为语气助词“呢”,“之”为动词“到”。 原文: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翻译:企求富贵不是我的心愿,寻觅仙境不可期冀。 鉴赏:这是“交病”之后的感悟,实有切肤之痛在里面! 原文: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 翻译:只盼好天气我独自下田(干活),有时又将手杖插在田边,(然后)去除草培苗。 讲解:“以”为修饰关系的连词,“而”为承接关系的连词。 鉴赏:“心先一一想”而想到了“盼”,又是“想”啊! 原文: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 翻译:(有时)登上东边的高岗放声长啸,(有时)面对清清的流水吟诵诗篇。 讲解:“以”“而”都是修饰关系的连词。 鉴赏:真爽也! 原文:聊乘化以归尽,乐天天命复奚疑? 翻译:姑且随着大自然的变化走向生命的尽头,乐天安命还有什么疑虑? 讲解:人教版原文后为叹号,改为问号,表示反问语气,与文字意义相谐。 鉴赏:最后再表归去的决心,真铁了心了。
依靠着南窗(窗外有傲天的孤松)寄托自己傲世的情怀,确实感到这小小的空间就可以使人心安。选自《陶渊明集》的归去来兮辞
文章TAG:安日之函是什么安日是什么什么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