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方案 > 问答 > 合肥处于什么地形,安徽省合肥市位于地球经纬度是多少

合肥处于什么地形,安徽省合肥市位于地球经纬度是多少

来源:整理 时间:2023-04-05 23:49:38 编辑:汇众招标 手机版

本文目录一览

1,安徽省合肥市位于地球经纬度是多少

合肥市位于安徽省中部,江淮分水岭的南侧,巢湖的北岸。北纬31°31′—32°37′、东经116°40′—117°52′。
安徽省合肥市位于地球经纬度是:北纬31度52分、东经117度17分。

安徽省合肥市位于地球经纬度是多少

2,安徽在哪地方

中国中部
在中国
地球村
在 安徽??
自己看地图
中国中部

安徽在哪地方

3,安徽省合肥市位于地球经纬度是多少

合肥坐标:   北纬32°、东经117°
北纬32°、东经117°
合肥市位于安徽省中部,江淮分水岭的南侧,巢湖的北岸。北纬31°31′—32°37′、东经116°40′—117°52′。
安徽省合肥市位于地球经纬度76du

安徽省合肥市位于地球经纬度是多少

4,长丰县属于合肥吗

长丰县还是属于合肥市的,县政府所在地 水家湖 还是归属合肥市。只不过原长丰县有7个乡镇划归淮南管辖。具体情况如下:2004年6月17日,安徽省政府正式下发《关于调整淮南市和长丰县部分行政区划的通知》,长丰县7个乡镇划入淮南市。 经国务院同意,省政府对淮南市和长丰县部分行政区划进行了调整,把长丰县的2个镇和5个乡划入淮南市。具体是:长丰县的孔店乡划归淮南市大通区管辖。 长丰县史院乡、三和乡、曹庵镇划归淮南市田家庵区管辖。 长丰县孙庙乡、孤堆回族乡、杨公镇划归淮南市谢家集区管辖。 这次行政区划的调整涉及土地面积400多平方公里,人口18多万,区划的调整将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合肥
恭喜你,会抢答了。对的,
长丰县属于合肥,是合肥市的辖区之一。是农业农村部确定的第二批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之一。长丰县地处于安徽省中部,合肥市境北部。,经纬度在东经116o52′~117o26′、北纬31o55′~32o37′之间,东与定远县、肥东县接壤,北与淮南市交界,西与寿县、肥西县毗连,南与合肥市庐阳区、新站综合开发试验区为邻。县城水湖镇,南距合肥市区70公里。长丰县地形狭长,南北距离77公里,东西距离54公里。总面积2400平方公里。2004年6月行政区划调整,北部杨公镇、曹庵镇、史院乡、孙庙乡、孤堆乡、三和乡、孔店乡7乡镇划归淮南市管辖。2011年三十头镇由新站托管,区划调整后,全县总面积为184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01万亩。扩展资料长丰是合肥北部门户。县域整体位于省会合肥市北部,初步形成双城引领、双轴联动“双城双轴”的发展格局,是省会辐射皖北的“桥头堡”,合淮同城化的“承接地”。长丰历史悠久,文蕴深厚。因地处江淮要冲,素有“淮右襟喉,江东屏蔽”之称,为兵家必争之战略要地,历史上战事纷繁,楚、吴相争,兵战不已。魏、吴交兵,战祸连年。举世闻名的淝水之战在县境东北的洛涧拉开帷幕。县境西北部曾为战国后期楚都寿春的畿辅之地,王侯墓葬多集于此。县境中南部两汉时期设置的成德故城至今遗迹尚存。大量的古墓葬、古遗迹和数量众多的出土文物,昭显出这方土地的深沉厚重,被史家称为“古代文化地下宝库”。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_长丰县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_合肥
楼主,是的,长丰属于合肥市

5,一篇描述合肥的地理特征的小短文150字

气候灯光璀璨——亳州之夜亳州气候处在暖温带南缘,属于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区,有明显的过渡性特征,主要表现为季风明显,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量适中,无霜期长,四季分明,春温多变,夏雨集中,秋高气爽,冬长且干。因气候的过渡性,造成冷暖气团交锋频繁,天气多变,年际降水变化大,全市历年平均气温14.9℃,平均日照2184小时,平均无霜期213天,平均年降水量831毫米。水文亳州辖区内河流属淮河水系,主要干流河道有涡河、西淝河、茨淮新河、北淝河、芡河等。涡河左岸自谯城区牛集镇灵子门行政村代桥自然村首先入境,东南流经涡阳县至蒙城县移村集出境入怀远县,境内长173公里,流域面积4039平方公里;西淝河自谯城区淝河镇入境,东南流经涡阳县,至利辛县展沟镇出境 入凤台、颍上县界,境内长123.4公里,流域面积1871平方公里;茨淮新河自利辛县大李集镇入境,向东流经利辛县境南部,至蒙城县邹楼出境入怀远县,境内长66公里,流域面积1401平方公里。 亳州自然资源较为丰富,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优质畜产品、商品用材林和蔬菜生产基地之一,截至2013年,全市土地总面积852258公顷,其中农用地面积707929公顷,建设用地面积124790公顷,未利用地面积19539公顷。地下煤炭、石油资源非常丰富,累计查明资源储量57亿吨,其中煤炭储量达47.23亿吨。全市水资源总量26.56亿立方米。中药材种植400多个品种,种植面积52.28千公顷。
题目:an activity about low carbon living正文:currently,my school is launching an activity whose theme is that actions change the world to advocate the low carbon living. in the activity,we are required to go to school or some other place by bike or by foot as much as possible instead of by bus.and when the christmas comes,sending e-greeting cards instead of tridional cards of which are made of wood as we know.besides,we should use both sides of every piece of paper and we should save water as well as electricity. i believe that only we do thus can we have a better living environment.

6,安徽省在哪

安徽地理位置上处于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区域——华东地区,经济上属于中国中东部经济区。省域介于东经114°54′-119°37′,北纬29°41′-34°38′之间,地貌以平原、丘陵和低山为主。全省东西宽约450公里,南北长约570公里。全省分成淮河平原区,江淮台地丘陵区,皖西丘陵山地区,沿江平原区,皖南丘陵山地五个地貌区,在气候上属暖温带与亚热带的过渡地区。
合肥市安徽的省会。基本居中。找到合肥就找到安徽了。鐧惧害鍦板浘
安徽位于华东腹地,是我国东部襟江近海的内陆省份,跨长江、淮河中下游,东连江苏、浙江,西接湖北、河南, 南邻江西,北靠山东。   面积居华东第 3位,全国第22位。其中:淮河流域6.7万平方公里,长江流域6.6万平方公里,新安江流域0.65万平方公里
安徽位于华东腹地,是我国东部襟江近海的内陆省份,跨长江、淮河中下游,东连江苏、浙江,西接湖北、河南, 南邻江西,北靠山东。安徽清初属江南省,康熙6年(公 元1667年),析江南省为江苏、安徽两省而正式建省,取当时安庆、徽州两府首字得名。境内有皖山、皖水,即现今的天柱山和皖河,春秋时(公元前722—前481年)曾被封为伯国,称为皖国,故安徽简称皖。 安徽位于东经114°54′一119°37′与北纬29°41′— 34°38′之间,全省东西宽约450公里,南北长约570公 里,总面积13.96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45%,居华东第 3位,全国第22位。2004年末,全省户籍人口为6461万人,居全国第8位。 全省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地形地貌南北迥异,复杂多样。长江、淮河横贯省境,分别流经我省长达416公里和43O公里,将全省划分为淮北平原、江淮丘陵和皖南山区三大自然区域。淮河以北,地势坦荡辽阔,为华北平原的一部分;江淮之间西耸崇山,东绵丘陵,山地岗丘逶迤曲折;长江两岸地势低平,河湖交错,平畴沃野,属于长江中下游平原;皖南山区层峦叠峰,峰奇岭峻,以山地丘陵为主。境内主要山脉有大别山、黄 山、九华山、天柱山,最高峰黄山莲花峰海拔1860米。 全省共有河流2000多条,湖泊110多个,著名的有长江、淮河、新安江和全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 安徽地处暖温带过渡地区,以淮河为分界线,北部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南部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主要特征是气候温和,日照充足,季风明显,四季分明。全省年平均气温14-16°C,南北相差2°C左右; 年平均日照1800-2500小时,平均无霜期200-250天,平均降水量800-1600毫米。 安徽襟江带淮,吴头楚尾,承东启西,是长江三角洲地区无缝对接的纵深腹地。安徽交通便捷,公路密度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倍,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 1300公里;铜陵长江大桥、芜湖长江大桥、安庆长江大桥连接南北,公路和内河运输能力分别居中部地区第 2位和第3位;京沪、京九、亚欧大陆桥等铁路纵贯境内,全省铁路通车里程已达2326公里,居华东首位;空中交通拥有合肥、黄山、芜湖、安庆、蚌埠、阜阳等6大机场。安徽邮电通讯发达,是全国第三个实现所有市县通讯数字化的省份。 安徽资源条件优越,土地资源、生物资源、水资源和矿产资源等自然资源丰富。全省现有耕地408万公顷,水面105万公顷,其中可养面积48万公顷。共有 生物资源10917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的木本植物有 30种,珍稀野生动物54种,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分别有18种和368种,以扬子鳄、白鳍豚最为珍贵。水资源蕴藏总量约为680亿立方米,居全国第20位。全省已发现近140种有用矿产,探明储量的67种,煤、 铁、铜、硫、磷、明矾、石灰岩等38种矿产储量居全国前10位。现已探明煤炭储量250亿吨,铁矿储量29.9亿吨,铜矿储量384.9万吨,硫铁矿储量5.64亿吨,分别居全国第7位、第5位、第5位和第2位。 安徽省省树为黄山松,省花为皖杜鹃,省鸟为灰喜鹊。
在亚洲,中国!
如图

7,合肥属于什么气候

温带
合肥市,古称庐州,又名庐阳,位于安徽省中部,地处江淮之间、巢湖北岸,辖东市、西市、中市、郊区4区和长丰、肥东、肥西3县。总面积7266平方公里,人口425.9万。市内道路宽阔,绿树成荫,景色优美,既多现代建筑,又有名胜古迹,是一座古老而又年青的城市。 合肥市位于江淮之间,处于中纬度地带,为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在15℃-16℃之间,极端最低气温-20.6℃,极端最高气温38℃以上。年平均降水量在900-1000毫米之间。全年气温变化的特点是季风明显、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适中、春温多变、秋高气爽、梅雨显著、夏雨集中,总之气候条件优越,气候资源丰富。 合肥市素以“三国旧地、包拯故里”闻名于世,具有“淮右襟喉、江南唇齿”的战略地位,常为兵家必争之地。三国时魏将张辽大败孙权十万大军的逍遥津战役,即发生在这里。两千多年前,这里就已开始形成商业都会。秦、汉在此设郡县,明、清为庐州府治,民国时为安徽省省会,如今已是千樯鳞次、商贾辐凑的商业都会。合肥素有“绿色城市”、“花园城市”的美名,其环城公园便修建在合肥古城墙的基础之上,沿着起伏的岗丘地形,加之原有的绿林带及护城河,精筑而成。环城公园总长约达9公里,分为六个景区,其中较为著名的有茂林修竹,夏河朝露的银河景区;湖峦相映、水碧枫赤的西山景区;林木葱茏、芳草常青的环北景区。这样的环城公园无城墙之隔阂,面水而立,一派迷人旖旎的江南风光 合肥的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适中、春温多变、秋高气爽、梅雨显著、夏雨集中。春天:冷暖空气活动频繁,常导致天气时晴时雨,乍暖乍寒,复杂多变。夏季:季节最长,天气炎热,雨量集中,降水强度大,雨量主要集中在5-6月的梅雨季节。秋季:季节最短,气温下降快,晴好天气多。冬季:天气较寒冷,雨雪天气少,晴朗天气多。
四季的划分标准是:春季3~4月,夏季6~8月,秋季9~11月,冬季12~2月。按侯平均气温划分的合肥四季分别如下:春季3月26日~5月20日,候平均气温10~22℃夏季5月21日~9月20日,候平均气温>22℃秋季9月21日~11月15日,候平均气温22~10℃冬季11月16日~3月25日,候平均气温<10℃按气候划分的四季特点是:春暖、夏炎、秋爽、冬寒。一、合肥的春天(3~4月)合肥春天总的气候特点是:时暖时冷、时晴时雨。由于春季冷暖空气活动频繁,常导致天气时晴时雨,乍暖乍寒,复杂多变。春天的平均气温为12.6℃。3月上旬初春的平均气温仅7.7℃,4月下旬春末平均气温高达18.4℃,上升10.7℃。历史极端最低气温为-3.2℃,极端最高气温达32.7℃,由次可知,春天气温不仅回暖快,而且变化的幅度大。另外,气温回升年际差异很大,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2℃的平均初日3月31日,最早是3月17 日(2000年),最晚是4月14日(87年),相差29天。平均终霜日期是3月23日,最早是3月1日(99年),最晚是4月14日(80年),相差45天。 春天的阴雨天气最多,日降水量≥0.1毫米的历年平均日数为22.8天,约占全年总雨日数的20%;平均降水量156.6毫米,占全年总降水量的15.7%;平均总云量6.8成,为全年最多。春天的平均风速最大,为3.2米/秒,其中最多风向是偏东风。本地俗话说:“春东风,雨祖宗”,这是因为东风加大,是高压入海所致,此时天气将转坏。二、合肥的夏季(6~8月)合肥的夏季主要特点是:季节最长,天气炎热,雨量集中,降水强度大。夏季的平均气温为26.9℃,比春季高14.3℃,其中7月中旬-8月上旬各旬平均气温均超过28℃,季平均最高气温为31.0℃;平均日极端最高气温≥35℃的高温日数为12.6天,最少为0天(1987年),最多36天(1978年);历史极端最高气温为41.0℃(1959年8月23日)。夏季三个月的总降水量为436.6毫米,占全年总降水量的43.9%。雨量主要集中在梅雨季节,平均入梅期为6月17日,出梅期为7月10日,梅雨期24.1天,梅雨量266.6毫米,约占夏季总降水量的61.1%。出梅后多数年份出现持续高温少雨天气。暴雨天气主要集中在这一季节,占全年总数的 75%。雷暴天气也集中在这一季节,历年平均17.1个雷暴日,约占全年总数的66%,雷雨时常伴有大风。三、合肥的秋季(9~11月)合肥秋季气候主要特点是:季节最短,气温下降快,晴好天气多。秋季的平均气温为13.7℃,比夏季下降13.2℃。入秋后,由南方来的暖湿空气逐渐减弱撤退,北方冷空气不断增强南下,本市转受一股股北方带来的冷空气影响,气温随之不断下降。俗话说:“一阵秋风一阵凉”。但是年际差异很大,有的年份,虽已是秋季,可是仍有持续高温天气,俗称“秋老虎”。秋季极端最高气温为38.6℃(95年9月7日);最多高温日数为7天(1978年)。秋末常有寒潮入侵,气温陡降。季节极端最低气温为-5.1℃(79年11月29日)。平均初霜期为11月9日,最早10月22日(72年)。秋季平均降水量为196.7毫米,约占全年总量的19.8%,降水日数25.1天,约占全年22%,秋旱天气较多。例1995年秋季降水总量仅为57.2毫米,较常年偏少7成多,秋旱严重。秋季最大日降水量为 109.6毫米(71年9月24日);平均暴雨日数为0.3天;最早初霜日期是10月22日(72年)。四、合肥的冬季(12~2月)合肥冬季气候主要特点是:天气较寒冷,雨雪天气少,晴朗天气多。冬季的平均气温为 4.0℃,其中以1月天气最寒冷,月平均气温仅 2.6℃。平均每6天左右有一股冷空气南下影响本地。如果以最低气温低于0℃作为寒冷天气的标准,本市平均每年有37.8天左右;极端最低气温低于-10℃的日数历年平均仅0.2天;极端最低气温-20.6℃(55年1月6日);极端最高气温仅25.2℃(87年2月10日)。冬季降水量最少,仅为110.4毫米,约占全年总降水量的11%,其中以12月份最少, 2月"立春"后,随着暖湿气流的增强降水开始增多,历史最大日降水量为39.7毫米(84年1月18日)。本市年年都有降雪天气,平均初雪日期为12月11日;平均降雪日数为12.6天,最多22天(1984年);最大暴雪量为39.7毫米(1984年1月18日);最大积雪深度45厘米(54年12月31日),雪灾严重。冬季偏北风增多;平均雾日7.6天约占全年42%,为最多。
合肥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全年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适中,春温多变,秋高气爽,梅雨显著,夏雨集中。年平均气温15.7度,降雨量近1000毫米,日照2100多个小时。
文章TAG:合肥处于什么地形合肥处于什么

最近更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