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方案 > 问答 > 军事设施工程学什么的,各种工程学主要学习什么有什么应用

军事设施工程学什么的,各种工程学主要学习什么有什么应用

来源:整理 时间:2023-01-12 05:39:50 编辑:汇众招标 手机版

本文目录一览

1,各种工程学主要学习什么有什么应用

土木工程 大一主要学习基础课 包括高等数学 线性代数 理论力学 测量。大二房屋建筑学 材料力学、 大学物理 、结构力学、 建筑材料、 土木工程施工、 cad 、流体力学 、工程经济 、建设项目管理 。大三学习专业课土力 、地基基础、 荷载与结构设计原理、 钢筋混凝土结构 、钢结 构、 砌体结构、 建筑结构抗震 、专业英语。大四 高层建筑结构、 地下工程 、pkpm sap。土木工程(英文:Civil Engineering)是建造各类工程设施的科学技术的统称。它既指所应用的材料、设备和所进行的勘测、设计、施工、保养、维修等技术活动,也指工程建设的对象。即建造在地上或地下、陆上或水中 ,直接或间接为人类生活、生产、军事、科研服务的各种工程设施,例如房屋、道路、铁路、管道、隧道、桥梁、运河、堤坝、港口、电站、飞机场、海洋平台、给水排水以及防护工程等。

各种工程学主要学习什么有什么应用

2,军校有哪些合训分流专业

"合训分流"的全称是"学历教育合训,任职训练分流"。这是我军为适应高科技武器装备不断更新和现代化战争对军事人才综合素质要求日益提高的形势所采取的一种新型人才培训模式。 “合训分流”是一种将工程与技术、指挥与管理高度融为一体的全新组训方式。按照新的组训模式,大连舰院的人才培养目标规格和课程体系要重新构建,教学计划和课程大纲要重新修订,许多教材要新编,实验设施和手段都要上新台阶。改革需要敢为人先的勇气。学院党委经过论证,决定首先搭建“合训分流”基础平台。学院构建对学员复合知识、综合素质结构起支撑作用的核心课程体系;还根据军事指挥人才的特点要求,将军事职业教育和体育训练两大部分纳入培养方案的整体设计。他们拓宽专业门类,坚持以工程类为主,理、文、法、管等多种专业相结合;在全军院校率先实现实验中心化、模拟器材网络化的基础上,打造实验平台,基本建成跨区域、跨系统、跨院校,以实为主、“虚”实结合的实验室联合体。 培养目标:培养懂技术、会管理、能指挥的复合型初级指挥军官。 组训方式:第一阶段,实行"学历教育合训",即学员用4年的时间在我校完成通用理工科大学本科学历教育,毕业合格授予工学学士学位;第二阶段,实行"任职训练分流"培训,即学员再用 1年的时间到其他军事指挥院校进行军事专业训练,毕业后合格的授予军事学学士学位。 报考条件:除具备报考军人学员基本条件外,考生还必须满足身体条件符合指挥类要求且身高达到1.65米以上。 分配去向:"学历教育合训"学员在完成第二阶段军事专业培训后分配到部队任初级指挥军官。

军校有哪些合训分流专业

3,测绘专业是做什么的

测绘专业从事国家大地控制网的建立,陆地、海洋、空间精密定位与导航,大比例尺数字化测图与地籍图的测绘及其信息系统的建立,各种工程、大型建筑物的各阶段测绘及变形监测,资源(土地、矿产、海洋等)合理开发、利用及环境整治等方面工作。测绘专业,是测量与绘图专业的简称。本专业主要研究空间、电子、信息、激光、惯性等科学的基本理论与技术,并研究利用这些技术测定地球与其它星体形状、建筑物(构筑物)的三维特征及其与指定参考系的关系、地球重力场及其内部物理特征、运动物体的特征及其多维参数,研究这些技术在工程、工业和人类生活中应用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测绘,是指对自然地理要素或者地表人工设施的形状、大小、空间位置及其属性等进行测定、采集并绘制成图。测绘学研究测定和推算地面点的几何位置、地球形状及地球重力场,据此测量地球表面自然形状和人工设施的几何分布,并结合某些社会信息和自然信息的地理分布,编制全球和局部地区各种比例尺的地图和专题地图的理论和技术学科。又称测量学。它包括测量和制图两项主要内容。测绘学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中有广泛的应用。在城乡建设规划、国土资 源利用、环境保护等工作中,必须进行土地测量和测绘各种地图,供规划和管理使用。在地质勘探、矿产开发、水利、交通等建设中,必须进行控制测量、矿山测量、路线测量和绘制地形图,供地质普查和各种建筑物设计施工用。在军事上需要军用地图,供行军、作战用,还要有精确的地心坐标和地球重力场数据,以确保远程武器精确命中目标。测绘学主要研究对象是地球及其表面形态。在发展过程中形成大地测量学、普通测量学、摄影测量学、工程测量学、海洋测绘和地图制图学等分支学科。主要从事国家大地控制网的建立,陆地、海洋、空间精密定位与导航,大比例尺数字化测图与地籍图的测绘及其信息系统的建立,各种工程、大型建筑物的各阶段测绘及变形监测,资源(土地、矿产、海洋等)合理开发、利用及环境整治等方面工作。

测绘专业是做什么的

4,武警工程学院

西安武警工程学院在西安市西郊三桥镇,是一所正军级武警院校,对于地方生,也就是说你是通过高考招生的;最少是一本以上分数,尤其近几年部队院校吃香,分数水涨船高,而且除了分数以外还要很好的身体素质,各项指标必须达到军检标准,比如视力身高以及心肺肝功等。进入学校即取得军籍,与现役军人同等待遇,在校期间免收学杂费,每月有津贴,伙食费。寒暑假报销路费,生病报销医药费,毕业对口分配到武警部队。学校环境非常不错,是武警类仅有的两所正军级院校之一,仅次于廊坊的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学校招收女生,不过男女比例在6比1左右,所以女生被录取的几率更小。
武警工程学院(原武警技术学院)始建于1983年,是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惟一的高等 工程技 术院校,隶属于武警总部。学院担负着为武警部队培养通信、技术指挥、警用技术装备及后 勤各类工程技术人才的任务。      学院设有光电系、内卫系、政治系、后勤系、进修系等5个系,19个专业。   学院座落在西安市西郊的秦代阿房宫遗址旁,风光秀丽,气候宜人;校园内建筑宏伟,道路 宽阔,绿树成荫,环境幽雅,具有良好的学习和生活条件。学院占地面积500亩,建筑面 积 20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30万册。有1个体育馆,14个理化实验室,5个电教中心和 计算站。 建校10多年来,在教学改革与科学研究上都取得了丰硕成果,共取得较大的科研成果24 6项 ,其中2项获国家发明奖,30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128项获省级科技进步奖,86项 获市级成果奖。   学院积极发展与国内外的学术交流,派员出国考察、留学、参加国际学术会议,与国内外3 0 多所高校、科研单位建立了协作关系,先后有英、美、德、意和伊朗等外国专家、学者、教 授来院讲学、参观访问,学术空气浓厚,办学视野开阔。学院还是中国军事科学学会、陕西 省军事哲学学会、解放军军事教育学会、中国公安高教研究会、陕西省高教战略研究会等理 事单位。   学院教学设施配套、设备先进。有现代化的计算中心、电化教学中心、教学指挥中心、图书 馆和教学大楼,有为教学服务的实习工厂;有规模较大的综合型体育运动场和文化娱乐中心 。编辑出版有《武警技术学院学报》、《武警后勤》等刊物。   在校生:1778人 其中专科生908人 本科生870 人   专任教师:412人 其中教授20人 副教授76人   学科建设:国务院学位委员会1998年批准的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现有" 作战指挥学"和"军事通信学"2个硕士点。该2个学科是武警部队重点建设的学科。   专科专业:无线电技术、有线电通信、无线电通信、保密通信、内卫指挥、 部队政 治工程、营房管理、军械管理、财务管理、军需管理、管理工程、后勤指挥、新闻   本科专业:设光电、政治、内卫、后勤等5个系。设信息系统工程、电子监 视、保密通讯、 有线电通信、无线电通信、武装指挥、思想政治教育、建筑管理工程等16个专业。

5,一般国防专业有哪些呢

国防生的专业大都为理工类专业,例如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电气工程、自动化、计算机、物理工程、信息管理、机械工程等机械类、信息类及电气类专业,心理学,医学专业。相关专业为154个:信息与计算科学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信息科学和计算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打好数学基础,并受到扎实的计算机训练,具备在信息科学与计算科学领域从事科学研究、解决实际问题及设计开发有关软件的能力。 主干课程:数学分析、高等代数、几何学、常微分方程、概率统计、数值分析、实变函数与泛函分析、信息论基础、数学建模与试验、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算法设计与分析、计算机图形学、编码理论、图像处理、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操作系统、偏微分方程及其数值解等。 通过本专业的学习,具有扎实的数学基础,掌握信息与计算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能熟练地使用计算机,具有基本的算法分析、设计能力和较强的编程能力;能运用所学理论、方法和技能解决某些科研或生产中的实际课题,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软件开发能力。信息与计算科学国防生毕业主要从事与信息计算相关的工作。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本专业涵盖原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机械设计及制造、机械电子工程、汽车与拖拉机和真空技术及设备等五个专业。 本专业学生具有应用计算机从事机械产品设计和机械系统性能测试、分析,采用先进制造技术制造机械产品和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控制制造过程的能力。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国防生毕业主要从事军队普通机械和特种装备以及相关的武器系统的使用、维护和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车辆工程 本专业是在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原汽车专业的基础上拓展而成的新专业,它主要是培养从事车辆设计、试验、制造和管理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学习课程:车辆构造、车辆理论、车辆设计、车辆制造工艺学、机械设计、电工与电子技术、车辆检测技术等。 通过四年的理论教学、试验、实习、设计等环节的培养,使学生具备应用计算机从事车辆设计与制造、试验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能力。学生知识面宽,基础厚实,获取新知识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强,能主动适应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对人才的需要。 车辆工程国防生毕业以后,主要从事军队普通车辆、特种装备和相关武器系统的使用、维护和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测控技术与仪器 测控技术是信息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电子、光学、精密机械、计算机技术与信息技术多学科互相渗透而形成的综合性学科,主要从事信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利用的理论和技术的研究,与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共同构筑“信息科学与技术”大厦的基石。 主干课程:电工技术、电子技术、精密机械设计、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微机原理及应用、数字信号处理、自动控制原理、传感技术、工程光学、检测技术、数字图像处理、机器视觉测量技术、控制技术与系统。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国防生毕业后主要从事与电子信息、计算机应用和精密仪器相关的装备使用、维护和设计等工作 热能与动力工程 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涵盖热力发动机、制冷与低温技术和热能工程等专业,主要培养从事动力机械(汽车发动机等)和动力工程(制冷与低温工程等)设计、研究、开发、管理、运行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与管理人才。 主干课程:工程力学、机械学、工程热物理、流体力学、电工与电子学、自动控制理论等。热能与动力工程国防生毕业以后,主要从事军队普通车辆、特种装备的使用、维护和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通信工程 本专业由原通信工程、计算机通信专业整合而成,主要培养具有通信系统设计、制造、组网、运行维护等方面能力的高级工程高技术人才。本专业学生除了学习除电子线路系列课程、计算机技术系列课程等基础课程外,还需要学习通信原理、程控交换、移动通信、通信网基础、光纤通信、卫星通信、多媒体通信等。核心课程除安排试验外,还安排了大量集中实践环节,通过各种教学环节的培养,使学生掌握通信工程、信息传输及处理、电子技术、通信系统及通信网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并受到良好的工程师的基本训练。通信专业国防生毕业后,主要从事军队通信系统、通信网络、通信设备的设计、维护和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计算机科学技术 计算机科学技术已成为当今促进社会进步、科技发展的一门带头学科。计算机已渗透到各个学科领域、各行各业和各个部门,为教学、科研、生产与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本专业软、硬件并重,面向计算机系统及网络应用,培养计算机科学技术与应用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本专业主要专业课程有: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离散数学、电子技术、数字逻辑、计算机组成与体系结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数据结构、编译原理、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操作系统、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汇编语言、软件工程、计算机网络等。本专业注重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核心课程除安排实验以外,还安排了集中实践环节,通过毕业实习和毕业实践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本专业学习年限4年,符合条件的学生毕业后授予工学学士学位。本专业毕业生国防生具有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富有创新精神等特点,主要从事部队信息化建设和与之相关的计算机软硬件及网络系统设计开发和应用等方面的工作。 土木工程 本专业主要培养掌握土木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获得土木工程师基本训练并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主要开设材料力学、结构力学、流体力学、岩土力学、建筑材料、工程测量、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地基基础、桥梁结构、地下结构、路基路面结构、工程结构抗震、建筑经济、建筑法规等课程和土木工程结构设计、施工管理、工程勘察等实践训练。土木工程专业已通过全国土木工程专业教育评估,具有结构工程、岩土工程、市政工程、工程力学等硕士学位授权点和工程力学、结构工程博士学位授权点。具土木工程专业国防生毕业后,主要从事军事设施、房屋建筑结构、交通土建工程、地下建筑的设计、施工与管理等工作。

6,哪些东西是人们从动物身上得到启示从而发明的

野猪鼻子-防毒面具 蝴蝶-人造卫星 船--鱼 雷达--蝙蝠 蜂鸟-升机 青蛙——潜水衣的脚部分 鸟——飞机 变色龙——迷彩服 飞机-蜻蜓(翅膀) 响尾蛇-响尾蛇导弹(“热眼”) 火箭-水母(反冲) 迷彩服-蝴蝶 青蛙--电子蛙眼工冷光-萤火虫
野猪鼻子-防毒面具 蝴蝶-人造卫星 船--鱼 雷达--蝙蝠 蜂鸟-升机 青蛙——潜水衣的脚部分 鸟——飞机 变色龙——迷彩服 飞机-蜻蜓(翅膀) 响尾蛇-响尾蛇导弹(“热眼”) 火箭-水母(反冲) 迷彩服-蝴蝶 人工冷光-萤火虫
昆虫个体小,种类和数量庞大,占现存动物的75%以上,遍布全世界。它们有各自的生存绝技,有些技能连人类也自叹不如。人们对自然资源的利用范围越来越广泛,特别是仿生学方面的任何成就,都来自生物的某种特性。 蝴蝶与仿生 五彩的蝴蝶锦色粲然,如重月纹凤蝶、褐脉金斑蝶等,尤其是萤光翼凤蝶,其后翅在阳光下时而金黄,时而翠绿,有时还由紫变蓝。科学家通过对蝴蝶色彩的研究,为军事防御带来了极大的裨益。在二战期间,德军包围了列宁格勒,企图用轰炸机摧毁其军事目标和其他防御设施。苏联昆虫学家施万维奇根据当时人们对伪装缺乏认识的情况,提出利用蝴蝶的色彩在花丛中不易被发现的道理,在军事设施上覆盖蝴蝶花纹般的伪装。因此,尽管德军费尽心机,但列宁格勒的军事基地仍安然无惹,为赢得最后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根据同样的原理,后来人们还生产出了迷彩服,大大减少了战斗中的伤亡。 人造卫星在太空中由于位置的不断变化可引起温度骤然变化,有时温差可高达两、三百度,严重影响许多仪器的正常工作。科学家们受蝴蝶身上的鳞片会随阳光的照射方向自动变换角度而调节体温的启发,将人造卫星的控温系统制成了叶片正反两面辐射、散热能力相差很大的百叶窗样式,在每扇窗的转动位置安装有对温度敏感的金属丝,随温度变化可调节窗的开合,从而保持了人造卫星内部温度的恒定,解决了航天事业中的一大难题。 甲虫与仿生 屁步甲炮虫自卫时,可喷射出具有恶臭的高温液体“炮弹”,以迷惑、刺激和惊吓敌害。科学家将其解剖后发现甲虫体内有3个小室,分别储有二元酚溶液、双氧水和生物酶。二元酚和双氧水流到第三小室与生物酶混合发生化学反应,瞬间就成为100℃的毒液,并迅速射出。这种原理目前已应用于军事技术中。二战期间,德国纳粹为了战争的需要,据此机理制造出了一种功率极大且性能安全可靠的新型发动机,安装在飞航式导弹上,使之飞行速度加快,安全稳定,命中率提高,英国伦敦在受其轰炸时损失惨重。美国军事专家受甲虫喷射原理的启发研制出了先进的二元化武器。这种武器将两种或多种能产生毒剂的化学物质分装在两个隔开的容器中,炮弹发射后隔膜破裂,两种毒剂中间体在弹体飞行的8—10秒内混合并发生反应,在到达目标的瞬间生成致命的毒剂以杀伤敌人。它们易于生产、储存、运输,安全且不易失效。萤火虫可将化学能直接转变成光能,且转化效率达100%,而普通电灯的发光效率只有6%。人们模仿萤火虫的发光原理制成的冷光源可将发光效率提高十几倍,大大节约了能量。另外,根据甲虫的视动反应机制研制成功的空对地速度计已成功地应用于航空事业中。 蜻蜓与仿生 蜻蜒通过翅膀振动可产生不同于周围大气的局部不稳定气流,并利用气流产生的涡流来使自己上升。蜻蜒能在很小的推力下翱翔,不但可向前飞行,还能向后和左右两侧飞行,其向前飞行速度可达72km/小时。此外,蜻蜒的飞行行为简单,仅靠两对翅膀不停地拍打。科学家据此结构基础研制成功了直升飞机。飞机在高速飞行时,常会引起剧烈振动,甚至有时会折断机翼而引起飞机失事。蜻蜒依靠加重的翅痣在高速飞行时安然无恙,于是人们仿效蜻蜒在飞机的两翼加上了平衡重锤,解决了因高速飞行而引起振动这个令人棘手的问题。 为了研究滑翔飞行和碰撞的空气动力学以及其飞行的效率,一个四叶驱动,用远程水平仪控制的机动机翼(翅膀)模型被研制,并第一次在风洞内测试了各项飞行参数。 第二个模型试图安装一个以更快频率飞行的翅膀,达到每秒18次震动的速度。有特色的是,这个模型采用了可变可调节前后两对机翼之间相差的装置。 研究的中心和长远目标,是要研究使用“翅膀”驱动的飞机表现,以及与传统的螺旋推动器驱动的飞机效率的比较等等。 苍蝇与仿生 家蝇的特别之处在于它的快速的飞行技术,这使得它很难被人类抓住。即使在它的后面也很难接近它。它设想到了每一种情况,非常小心,并能快速移动。那么,它是怎么做到的呢? 昆虫学家研究发现,苍蝇的后翅退化成一对平衡棒。当它飞行时,平衡棒以一定的频率进行机械振动,可以调节翅膀的运动方向,是保持苍蝇身体平衡的导航仪。科学家据此原理研制成一代新型导航仪——振动陀螺仪,大大改进了飞机的飞行性能,可使飞机自动停止危险的滚翻飞行,在机体强烈倾斜时还能自动恢复平衡,即使是飞机在最复杂的急转弯时也万无一失。苍蝇的复眼包含4000个可独立成像的单眼,能看清几乎360。范围内的物体。在蝇眼的启示下,人们制成了由1329块小透镜组成的一次可拍1329张高分辨率照片的蝇眼照像机,在军事、医学、航空、航天上被广泛应用。苍蝇的嗅觉特别灵敏并能对数十种气味进行快速分析且可立即作出反应。科学家根据苍蝇嗅觉器官的结构,把各种化学反应转变成电脉冲的方式,制成了十分灵敏的小型气体分析仪,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宇宙飞船、潜艇和矿井等场所来检测气体成分,使科研、生产的安全系数更为准确、可靠。 蜂类与仿生 蜂巢由一个个排列整齐的六棱柱形小蜂房组成,每个小蜂房的底部由3个相同的菱形组成,这些结构与近代数学家精确计算出来的——菱形钝角109°28,锐角70°32完全相同,是最节省材料的结构,且容量大、极坚固,令许多专家赞叹不止。人们仿其构造用各种材料制成蜂巢式夹层结构板,强度大、重量轻、不易传导声和热,是建筑及制造航天飞机、宇宙飞船、人造卫星等的理想材料。蜜蜂复眼的每个单眼中相邻地排列着对偏振光方向十分敏感的偏振片,可利用太阳准确定位。科学家据此原理研制成功了偏振光导航仪,早已广泛用于航海事业中。 其它昆虫与仿生 跳蚤的跳跃本领十分高强,航空专家对此进行了大量研究,英国一飞机制造公司从其垂直起跳的方式受到启发,成功制造出了一种几乎能垂直起落的鹞式飞机。现代电视技术根据昆虫单复眼的构造特点,造出了大屏幕彩电,又可将一台台小彩电荧光屏组成一个大画面,且可在同一屏幕上任意位置框出某几个特定的小画面,既可播映相同的画面,又可播映不同的画面。科学家根据昆虫复眼的结构特点研制成功的多孔径光学系统装置,更易于搜索到目标,已在国外一些重要武器系统中应用。根据某些水生昆虫的组成复眼的单眼之间相互抑制的原理,制成的侧抑制电子模型,用于各类摄影系统,拍出的照片可增强图像边缘反差和突出轮廓,还可用来提高雷达的显示灵敏度,也可用于文字和图片识别系统的预处理工作。美国利用昆虫复眼加工信息及定向导航原理,研制了具有很大实用价值的仿昆虫复眼寻的末制导导引头的工程模型。日本利用昆虫形态及特性开发研制了六足机器人等工学机器和建筑物的新构造方式。 未来展望 昆虫在亿万年的进化过程中,随着环境的变迁而逐渐进化,都在不同程度地发展着各自的生存本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昆虫的各种生命活动掌握得越来越多,越来越意识到昆虫对人类的重要性,再加上信息技术特别是计算机新一代生物电子技术在昆虫学上的应用,模拟昆虫的感应能力而研制的检测物质种类和浓度的生物传感器,参照昆虫神经结构开发的能够模仿大脑活动的计算机等等一系列的生物技术工程,将会由科学家的设想变为现实,并进入各个领域,昆虫将会为人类做出更大的贡献
1。由令人讨厌的苍蝇,仿制成功一种十分奇特的小型气体分析仪。已经被安装在宇宙飞船的座舱里,用来检测舱内气体的成分。 2。从萤火虫到人工冷光; 3。电鱼与伏特电池; 4。水母的顺风耳,仿照水母耳朵的结构和功能,设计了水母耳风暴预测仪,能提前15小时对风暴作出预报,对航海和渔业的安全都有重要意义。 5。人们根据蛙眼的视觉原理,已研制成功一种电子蛙眼。这种电子蛙眼能像真的蛙眼那样,准确无误地识别出特定形状的物体。把电子蛙眼装入雷达系统后,雷达抗干扰能力大大提高。这种雷达系统能快速而准确地识别出特定形状的飞机、舰船和导弹等。特别是能够区别真假导弹,防止以假乱真。 电子蛙眼还广泛应用在机场及交通要道上。在机场,它能监视飞机的起飞与降落,若发现飞机将要发生碰撞,能及时发出警报。在交通要道,它能指挥车辆的行驶,防止车辆碰撞事故的发生。 6。根据蝙蝠超声定位器的原理,人们还仿制了盲人用的“探路仪”。这种探路仪内装一个超声波发射器,盲人带着它可以发现电杆、台阶、桥上的人等。如今,有类似作用的“超声眼镜”也已制成。 7。模拟蓝藻的不完全光合器,将设计出仿生光解水的装置,从而可获得大量的氢气。 8。根据对人体骨胳肌肉系统和生物电控制的研究,已仿制了人力增强器——步行机。 9。现代起重机的挂钩起源于许多动物的爪子。 10。屋顶瓦楞模仿动物的鳞甲。 11。船桨模仿的是鱼的鳍。 12。锯子学的是螳螂臂,或锯齿草。 13。苍耳属植物获取灵感发明了尼龙搭扣。 14。嗅觉灵敏的龙虾为人们制造气味探测仪提供了思路。 15。壁虎脚趾对制造能反复使用的粘性录音带提供了令人鼓舞的前景。 16。贝用它的蛋白质生成的胶体非常牢固,这样一种胶体可应用在从外科手术的缝合到补船等一切事情上。 16.树叶的排列和悉尼大剧院的建设。 17.潜水艇和鱼的沉浮。 18.响尾蛇和空对空响尾蛇导弹。
通过鲸鱼的流线型发明了潜水艇。 通过蜻蜓发明了直升机。 通过蜻蜓的复眼发明了多相片的照相机。 通过鸟发明了飞机。 范德彪通过猴子发明了抓挠拳。 美国空军通过毒蛇的"热眼"功能,研究开发出了微型热传感器。 我国纺织科技人员利用仿生学原理,借鉴陆地动物的皮毛结构,设计出一种KEG保温面料,并具有防风和导湿的功能。 根据响尾蛇的颊窝能感觉到0.001℃的温度变化的原理,人类发明了跟踪追击的响尾蛇导弹。 人类还利用蛙跳的原理设计了蛤蟆夯。 人类模仿警犬的高灵敏嗅觉制成了用于侦缉的"电子警犬"。 人类通过蝴蝶发明迷彩服。 科学家根据野猪的鼻子测毒的奇特本领制成了世界上第一批防毒面具。 根据对人体骨胳肌肉系统和生物电控制的研究,已仿制了人力增强器--步行机。 现代起重机的挂钩起源于许多动物的爪子。 屋顶瓦楞模仿动物的鳞甲。 船桨模仿的是鱼的鳍。 锯子学的是螳螂臂,或锯齿草。 苍耳属植物获取灵感发明了尼龙搭扣。 嗅觉灵敏的龙虾为人们制造气味探测仪提供了思路。 壁虎脚趾对制造能反复使用的粘性录音带提供了令人鼓舞的前景。 苍蝇与宇宙飞船 从萤火虫到人工冷光 电鱼与伏特电池 木棒和石斧,是使用的天然木棒和天然石块。 骨针的使用是鱼刺的模仿。
飞机--鸟 船--鱼 雷达--蝙蝠

7,人类的老师有哪些

蝴蝶 五彩的蝴蝶颜色粲然,如重月纹凤蝶、褐脉金斑蝶等,尤其是萤光翼凤蝶,其后翊在阳光下时而金黄,时而翠绿,有时还由紫变蓝。科学家通过对蝴蝶色彩的研究,为军事防御带来了极大的稗益。在二战期间,德军包围了列宁格勒,企图用轰炸机摧毁其军事目标和其他防御设施。苏联昆虫学家施万维奇根据当时人们对伪装缺乏认识的情况,提出利用蝴蝶的色彩在花丛中不易被发现的道理,在军事设施上覆盖蝴蝶花纹般的伪装。因此,尽管德军费尽心机,但列宁格勒的军事基地仍然无恙,为赢得最后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根据同样的原理,后来人们还生产出了迷彩服,大大减少了战斗中的伤亡。 人造卫星在太空中由于位置的不断变化可引起温度骤然变化,有时温差可高达两、三百度,严重影响许多仪器的正常工作。科学家们受蝴蝶身上的鳞片会随阳光的照射方向自动变换角度而调节体温的启发,将人造卫星的控温系统制成了叶片反两面辐射、散热能力相差很大的百叶窗样式,在每扇窗的转动位置安装有对温度敏感的金属丝,随温度变化可调节窗的开合,从而保持了人造卫星内部温度的恒定,解决了航天事业中的一大难题。 甲虫 甲虫自卫时,可喷射出具有恶臭的高温液体“炮弹”,以迷惑、刺激和惊吓敌害。科学家将其解剖后发现甲虫体内有3个小室,分别储有二元酚溶液、双氧水和生物酶。二元酚和双氧水流到第三小室与生物酶混合发生化学反应,瞬间就成为100℃的毒液,并迅速射出。这种原理目前已应用于军事技术中。二战期间,德国纳粹为了战争的需要,据此机理制造出了一种功率极大且性能安全可靠的新型发动机,安装在飞航式导弹上,使之飞行速度加快,安全稳定,命中率提高,英国伦敦在受其轰炸时损失惨重。美国军事专家受甲虫喷射原理的启发研制出了先进的二元化武器。这种武器将两种或多种能产生毒剂的化学物质分装在两个隔开的容器中,炮弹发射后隔膜破裂,两种毒剂中间体在弹体飞行的8—10秒内混合并发生反应,在到达目标的瞬间生成致命的毒剂以杀伤敌人。它们易于生产、储存、运输,安全且不易失效。萤火虫可将化学能直接转变成光能,且转化效率达100%,而普通电灯的发光效率只有6%。人们模仿萤火虫的发光原理制成的冷光源可将发光效率提高十几倍,大大节约了能量。另外,根据甲虫的视动反应机制研制成功的空对地速度计已成功地应用于航空事业中。 蜻蜓 蜻蜓通过翅膀振动可产生不同于周围大气的局部不稳定气流,并利用气流产生的涡流来使自己上升。蜻蜓能在很小的推力下翱翔,不但可向前飞行,还能向后和左右两侧飞行,其向前飞行速度可达72公里/小时。此外,蜻蜓的飞行行为简单,仅靠两对翅膀不停地拍打。科学家据此结构基础研制成功了直升飞机。飞机在高速飞行时,常会引起剧烈振动,甚至有时会折断机翼而引起飞机失事。蜻蜓依靠加重的翅膀在高速飞行时安然无恙,于是人们效仿蜻蜓在飞机的两翼加上了平衡重锤,解决了因高速飞行而引起振动这个令人棘手的问题。 为了研究滑翔飞行和碰撞的空气动力学以及其飞行的效率,一个四叶驱动,用远程水平仪控制的机动机翼(翅膀)模型被研制,并第一次在风洞内测试了各项飞行参数。 第二个模型试图安装一个以更快频率飞行的翅膀,达到每秒18次震动的速度。有特色的是,这个模型采用了可变可调节前后两对机翼之间相差的装置。 研究的中心和长远目标,是要研究使用“翅膀”驱动的飞机表现,以及与传统的螺旋推动器驱动的飞机效率的比较等等。 苍蝇 家蝇的特别之处在于它的快速的飞行技术,这使得它很难被人类抓住。即使在它的后面也很难接近它。它设想到了每一种情况,非常小心,并能快速移动。那么,它是怎么做到的呢? 昆虫学家研究发现,苍蝇的后翅退化成一对平衡棒。当它飞行时,平衡棒以一定的频率进行机械振动,可以调节翅膀的运动方向,是保持苍蝇身体平衡导航仪。科学家据此原理研制成一代新型导航仪——振动陀螺仪,大在改进了飞机的飞行性能,可使飞机自动停止危险的滚翻飞行,在机体强烈倾斜时还能自动恢复平衡,即使是飞机在最复杂的急转弯时也万无一失。苍蝇的复眼包含4000个可独立成像的单眼,能看清几乎360度范围内的物体。在蝇眼的启示下,人们制成了由1329块小透镜组成的一次可拍1329张高分辨率照片的蝇眼照像机,在军事、医学、航空、航天上被广泛应用。苍蝇的嗅觉特别灵敏并能对数十种气味进行快速分析且可立即作出反应。科学家根据苍蝇嗅觉器官的结构,把各种化学反应转变成电脉冲的方式,制成了十分灵敏的小型气体分析仪,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宇宙飞船、潜艇和矿井等场所来检测气体成分,使科研、生产的安全系数更为准确、可靠。 蜂类 蜂巢由一个个排列整齐的六棱柱形小蜂房组成,每个小蜂房的底部由3个相同的菱形组成,这些结构与近代数学家精确计算出来的——菱形钝角109○28,锐角70○32完全相同,是最节省材料的结构,且容量大、极坚固,令许多专家赞叹不止。人们仿其构造用各种材料制成蜂巢式夹层结构板,强度大、重量轻、不易传导声和热,是建筑及制造航天飞机、宇宙飞船、人造卫星等的理想材料。蜜蜂复眼的每个单眼中相邻地排列着对偏振光方向十分敏感的偏振片,可利用太阳准确定位。科学家据此原理研制成功了偏振光导航仪,被广泛用于航海事业中。 其它 跳马蚤的跳跃本领十分高强,航空专家对此进行大最研究,英国一飞机制造公司从其垂直起跳的方式受到启发,成功制造出了一种几乎能垂直起落的鹞式飞机。现代电视技术根据昆虫单复眼的构造特点,造出了大屏幕彩电,又可将一台台小彩电荧光屏组成一个大画面,且可在同一屏幕上任意位置框出某几个特定的小画面,既可播映相同的画面,又可播映不同的画面。科学家根据昆虫复眼的结构特点研制成功的多孔径光学系统装置,更易于搜索到目标,已在国外一些重要武器系统中应用。根据某些水生昆虫的组成复眼的单眼之间相互抑制的原理,制成的侧抑制电子模型,用于各类摄影系统,拍出的照片可增强图像边缘反差和突出轮廓,还可用来提高雷达的显示灵敏度,也可用于文字和图片识别系统的预处理工作。美国利用昆虫复眼加工信息及定向导航原理,研制了具有很大实用价值的仿昆虫复眼的末制导导引头的工程模型。日本利用昆虫形态及特性开发研制了六足机器人等工学机器和建筑物的新构造方式。 昆虫在亿万年的进化过程中,随着环境的变迁而逐渐进化,都在不同程度地发展着各自的生存本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昆虫的各种生命活动掌握得越来越多,越来越意识到昆虫对人类的重要性,再加上信息技术特别是计算机新一代生物电子技术在昆虫学上的应用,模拟昆虫的感应能力而研制的检测物质种类和浓度的生物传感器,参照昆虫神经结构开发的能够模仿大脑活动的计算机等等一系列的生物技术工程,将会由科学家的设想变为现实,并进入各个领域,昆虫将会为人类做出更大的贡献。
苍蝇与宇宙飞船 令人讨厌的苍蝇,与宏伟的航天事业似乎风马牛不相及,但仿生学却把它们紧密地联系起来了。 苍蝇是声名狼藉的“逐臭之夫”,凡是腥臭污秽的地方,都有它们的踪迹。苍蝇的嗅觉特别灵敏,远在几千米外的气味也能嗅到。但是苍蝇并没有“鼻子”,它靠什么来充当嗅觉的呢? 原来,苍蝇的“鼻子”——嗅觉感受器分布在头部的一对触角上。 每个“鼻子”只有一个“鼻孔”与外界相通,内含上百个嗅觉神经细胞。若有气味进入“鼻孔”,这些神经立即把气味刺激转变成神经电脉冲,送往大脑。大脑根据不同气味物质所产生的神经电脉冲的不同,就可区别出不同气味的物质。因此,苍蝇的触角像是一台灵敏的气体分析仪。 仿生学家由此得到启发,根据苍蝇嗅觉器的结构和功能,仿制成功一种十分奇特的小型气体分析仪。这种仪器的“探头”不是金属,而是活的苍蝇。就是把非常纤细的微电极插到苍蝇的嗅觉神经上,将引导出来的神经电信号经电子线路放大后,送给分析器;分析器一经发现气味物质的信号,便能发出警报。这种仪器已经被安装在宇宙飞船的座舱里,用来检测舱内气体的成分。 这种小型气体分析仪,也可测量潜水艇和矿井里的有害气体。利用这种原理,还可用来改进计算机的输入装置和有关气体色层分析仪的结构原理中。 从萤火虫到人工冷光 自从人类发明了电灯,生活变得方便、丰富多了。但电灯只能将电能的很少一部分转变成可见光,其余大部分都以热能的形式浪费掉了,而且电灯的热射线有害于人眼。那么,有没有只发光不发热的光源呢? 人类又把目光投向了大自然。 在自然界中,有许多生物都能发光,如细菌、真菌、蠕虫、软体动物、甲壳动物、昆虫和鱼类等,而且这些动物发出的光都不产生热,所以又被称为“冷光”。 在众多的发光动物中,萤火虫是其中的一类。萤火虫约有1 500种,它们发出的冷光的颜色有黄绿色、橙色,光的亮度也各不相同。萤火虫发出冷光不仅具有很高的发光效率,而且发出的冷光一般都很柔和,很适合人类的眼睛,光的强度也比较高。因此,生物光是一种人类理想的光。 科学家研究发现,萤火虫的发光器位于腹部。这个发光器由发光层、透明层和反射层三部分组成。发光层拥有几千个发光细胞,它们都含有荧光素和荧光酶两种物质。在荧光酶的作用下,荧光素在细胞内水分的参与下,与氧化合便发出荧光。萤火虫的发光,实质上是把化学能转变成光能的过程。 早在40年代,人们根据对萤火虫的研究,创造了日光灯,使人类的照明光源发生了很大变化。近年来,科学家先是从萤火虫的发光器中分离出了纯荧光素,后来又分离出了荧光酶,接着,又用化学方法人工合成了荧光素。由荧光素、荧光酶、atp(三磷酸腺苷)和水混合而成的生物光源,可在充满爆炸性瓦斯的矿井中当闪光灯。由于这种光没有电源,不会产生磁场,因而可以在生物光源的照明下,做清除磁性水雷等工作。 现在,人们已能用掺和某些化学物质的方法得到类似生物光的冷光,作为安全照明用。 电鱼与伏特电池 自然界中有许多生物都能产生电,仅仅是鱼类就有500余种 。人们将这些能放电的鱼,统称为“电鱼”。 各种电鱼放电的本领各不相同。放电能力最强的是电鳐、电鲶和电鳗。中等大小的电鳐能产生70伏左右的电压,而非洲电鳐能产生的电压高达220伏;非洲电鲶能产生350伏的电压;电鳗能产生500伏的电压,有一种南美洲电鳗竟能产生高达880伏的电压,称得上电击冠军,据说它能击毙像马那样的大动物。 电鱼放电的奥秘究竟在哪里?经过对电鱼的解剖研究, 终于发现在电鱼体内有一种奇特的发电器官。这些发电器是由许多叫电板或电盘的半透明的盘形细胞构成的。由于电鱼的种类不同,所以发电器的形状、位置、电板数都不一样。电鳗的发电器呈棱形,位于尾部脊椎两侧的肌肉中;电鳐的发电器形似扁平的肾脏,排列在身体中线两侧,共有200万块电板;电鲶的发电器起源于某种腺体,位于皮肤与肌肉之间,约有500万块电板。单个电板产生的电压很微弱,但由于电板很多,产生的电压就很大了。 电鱼这种非凡的本领,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19世纪初,意大利物理学家伏特,以电鱼发电器官为模型,设计出世界上最早的伏打电池。因为这种电池是根据电鱼的天然发电器设计的,所以把它叫做“人造电器官”。对电鱼的研究,还给人们这样的启示:如果能成功地模仿电鱼的发电器官,那么,船舶和潜水艇等的动力问题便能得到很好的解决。 水母的顺风耳 “燕子低飞行将雨,蝉鸣雨中天放晴。”生物的行为与天气的变化有一定关系。沿海渔民都知道,生活在沿岸的鱼和水母成批地游向大海,就预示着风暴即将来临。 水母,又叫海蜇,是一种古老的腔肠动物,早在5亿年前,它就漂浮在海洋里了。这种低等动物有预测风暴的本能,每当风暴来临前,它就游向大海避难去了。 原来,在蓝色的海洋上,由空气和波浪摩擦而产生的次声波 (频率为每秒8—13次),总是风暴来临的前奏曲。这种次声波人耳无法听到,小小的水母却很敏感。仿生学家发现,水母的耳朵的共振腔里长着一个细柄,柄上有个小球,球内有块小小的听石,当风暴前的次声波冲击水母耳中的听石时,听石就剌激球壁上的神经感受器,于是水母就听到了正在来临的风暴的隆隆声。 仿生学家仿照水母耳朵的结构和功能,设计了水母耳风暴预测仪,相当精确地模拟了水母感受次声波的器官。把这种仪器安装在舰船的前甲板上,当接受到风暴的次声波时,可令旋转360°的喇叭自行停止旋转,它所指的方向,就是风暴前进的方向;指示器上的读数即可告知风暴的强度。这种预测仪能提前15小时对风暴作出预报,对航海和渔业的安全都有重要意义。
文章TAG:军事设施工程学什么的军事军事设施设施

最近更新

相关文章